李斯《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谏逐客书原文: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继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泰山 一作:太山)

谏逐客书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著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 *** 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 *** 啊!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注释 (1)「由余」,亦作「繇余」,戎王的臣子,是晋人的后裔。穆公屡次使人设法招致他归秦,以客礼待之。入秦后,受到秦穆公重用,帮助秦国攻灭西戎众多小国,称霸西戎。「戎」,古代中原人多称西方少数部族为戎。此指秦国西北部的西戎,活动范围约在今陕西西南、甘肃东部、宁夏南部一带。(2)「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被俘,后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臣妾之一送往秦国。逃亡到宛,被楚人所执。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出,用上大夫,故称「五羖大夫」。是辅佐秦穆公称霸的重臣。「宛」(yuān),楚国邑名,在今河南南阳市。(3)「蹇(jiǎn)叔」,百里奚的好友,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把他从宋国请来,委任为上大夫。百里奚对穆公说:「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宋」,国名,或称「商」、「殷」,子姓,始封君为商纣王庶兄微子启,西周初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将商旧都周围地区封给微子启,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约有今河南东南部及所邻山东、江苏、安徽接界之地。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大臣剔成肸(即司城子罕)逐杀宋桓侯,戴氏代宋。公元前286年被齐国所灭。(4)「邳豹」,晋国大夫邳郑之子,邳郑被晋惠公杀死后,邳豹投奔秦国,秦穆公任为大夫。「公孙支」,「支」或作「枝」,字子桑,秦人,曾游晋,后返秦任大夫。「晋」,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成王之弟叔虞,建都于唐(今陕西翼城县西),约有今山西西南部之地。春秋时,晋献公迁都于绛,亦称「翼」(今山西翼城县东南),陆续攻灭周围小国;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晋景公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西),亦称「新绛」,兼并赤狄,疆域扩展到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一角。春秋后期,公室衰微,六卿强大。战国初,被执政的韩、赵、魏三家所瓜分。公元前369年,最后一位国君晋桓公被废为庶人,国灭祀绝。(5)「产」,生,出生。「并」,吞并。(6)「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秦本纪》云秦缪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这里的「二十」当是约数。(7)「孝公」,即秦孝公。「商鞅」,卫国公族,氏公孙,亦称公孙鞅,初为魏相公叔座家臣,公叔座死后入秦,受到秦孝公重用,任左庶长、大良造,因功封于商(今山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号称商君。于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奠定秦国富强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被车裂身死。(8)「殷」,多,众多。「殷盛」,指百姓众多而且富裕。(9)「魏」,国名,始封君魏文侯,系晋国大夫毕万后裔,于公元前403年与韩景侯、赵烈侯联合瓜分晋国,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文侯任用李悝改革内政,成为强国。梁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因亦称」梁」。后国势衰败,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公元前340年,商鞅设计诱杀魏军主将公子昂,大败魏军。同年又与楚战,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10)「惠王」,即秦惠王,名驷,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年至前311年在位。于公元前325年称王。「张仪」,魏人,秦惠王时数次任秦相,鼓吹「连横」,游说各国诸侯事奉秦国,辅佐秦惠文君称王,封武信君。秦武王即位,入魏为相。于公元前310年去世。此句以下诸事,并非都是张仪之计,因为张仪曾经作为宰相,就把功劳归功到他身上了。(11)「三川之地」,指黄河、雒水、伊水三川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韩宣王在此设三川郡。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兵攻取三川大县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取得韩三川全郡,重设三川郡。(12)「巴」,国名,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为子国,称巴子国,在今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一带。战国中期建都于巴(今四川重庆节)。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领兵攻灭巴国,在其地设置巴郡。「蜀」,国名,周武王时曾参加灭商的盟会,有今四川中部偏西地区。战国中期建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等领兵灭蜀,在其地设置蜀郡。(13)「上郡」,郡名,本来是楚地,在现在的陕西的榆林。魏文侯时置,辖境有今陕西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东北到子长县、延安市一带。公元前328年魏割上郡十五县给秦,前312年又将整个上郡献秦。秦国于公元前304年于此设置上郡。(14)「汉中」,郡名,在现在的陕西汉中。楚怀王时置,辖境有陕西东南和湖北西北的汉水流域。公元前312年,被秦将魏章领兵攻取,秦于此重置汉中郡。(15)「包」,这里有并吞的意思。「九夷」,此指楚国境内西北部的少数部族,在今陕西、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区。(16)「鄢」,音yān,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春秋时楚惠王曾都于此。「郢」(yǐng),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市西北纪南城。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17)「成皋」,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地势险要,是著名的军事重地。春秋时属郑国称虎牢,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属韩,公元前249年被秦军攻取。(18)「六国」,韩、魏、燕、赵、齐、楚。「施」,音yi,蔓延,延续。(19)「昭王」,即秦昭王,名稷,一作侧或则,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范雎jū」,一作「范且」,亦称范叔,魏人,入秦后改名张禄,受到秦昭王信任,为秦相,对内力主废除外戚专权,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封于应(今河南宝丰县西南),亦称应侯,死于公元前255年。(20)「穰」,音rang。「穰侯」,即魏冉,楚人后裔,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异父弟,秦武王去世,拥立秦昭王,任将军,多次为相,受封于穰(今河南邓县),故称穰侯,后又加封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因秦昭王听用范雎之言,被免去相职,终老于陶。(21)「华阳」,即华阳君芈戎,楚昭王母宣太后之同父弟,曾任将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先受封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县北),故称华阳君,后封于新城(今河南密县东南),故又称新城君。公元前266年,与魏冉同被免职遣归封地。(22)「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侵占。(23)「向使」,假使,倘若。「内」,同「纳」,接纳。(24)「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致」,求得,收罗。「昆山」,即昆仑山。(25)「随、和之宝」,即所谓「随侯珠」和「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所得的夜明珠和楚人卞和来得的美玉。(26)「明月」,宝珠名。(27)「太阿(ē)」,亦称「泰阿」,宝剑名,相传为春秋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28)「纤离」,骏马名。(29)「翠凤之旗」,用翠凤羽毛作为装饰的旗帜。(30)「鼍」(tuo)亦称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皮可蒙鼓。(31)「说」,通「悦」,喜悦,喜爱。(32)「犀象之器」,指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33)「郑」,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宣王弟友,公元前806年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春秋时建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县),有今河南中部之地,公元的375年被韩国所灭。「卫」,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武王弟康叔,初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后迁都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县),有今河南北部、山东西部之地。公元前254年被魏国所灭。「郑、卫之女」,此时郑、卫已亡,当指郑、卫故地的女子。「后宫」,嫔妃所居的宫室,也可用作嫔妃的代称。(34)「駃騠」,音jue ti,骏马名。「外厩(jiu)」,宫外的马圈。(35)「江南」,长江以南地区。此指长江以南的楚地,素以出产金、锡著名。(36)「丹」,丹砂,可以制成红色颜料。「青」,青,可以制成青黑色颜料。「西蜀丹青」,蜀地素以出产丹青矿石出名。「采」,彩色,彩绘。(37)「下陈」,殿堂下陈放礼器、站立傧从的地方。「充下陈」,此泛指将财物、美女充买府库后宫。(38)「宛」,宛转,缠绕。」宛珠之簪」,缀绕珍珠的发簪。或以「宛」为地名,指用宛(今河南南阳市)地出产的珍珠所作装饰的发簪。(39)「傅」,附着,镶嵌。「玑」,不圆的珠子。此泛指珠子。「珥」,音er,耳饰。(40)「阿」,细缯,一种轻细的丝织物。或以「阿」为地名,指齐国东阿(今山东东阿县)。(41)「缟」,音gǎo,未经染色的绢。(42)「随俗雅化」,随合时俗而雅致不凡。「佳」,美好,美丽。「冶」,妖冶,艳丽。「窈窕」,音yǎo tiǎo,美好的样子。「赵」,国名,始封君赵烈侯,系晋国大夫赵衰后裔,于公元前403年与魏文侯、韩景侯联合瓜分晋国,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东南),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公元前三八六年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公元前二二二年被秦国所灭。古人多以燕、赵为出美女之地。(43)「瓮」,音weng,陶制的容器,古人用米打水。「缶」,音fǒu,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秦人将瓮、缶作为打击乐器。「搏」,击打,拍打。「髀」,音bi,大腿。「搏髀」,拍打大腿,以此掌握音乐唱歌的节奏。(44)「《郑》」,指郑国故地的音乐。「《卫》」,指卫国故地的音乐。「《桑间》」,桑间为卫国濮水边上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南,有男女聚会唱歌的风俗。此指桑间的音乐,即本书《乐书》的「桑间濮上之音」。「《昭》」,通「韶」,《史记集解》引徐广曰:「昭,一作『韶』。」歌颂虞舜的舞乐。」《虞》」,按《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引南化本、枫山本、三条本等作「护」,当为歌颂商汤的舞乐。「《武》」,歌颂周武王的舞乐。「《象》」,歌颂周文王的舞乐。(45)「太山」,即泰山。「让」,辞让,拒绝。(46)「择」,舍弃,抛弃。细流,小水。(47)「却」,推却,拒绝。(48)「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49)「黔首」,无爵平民不能服冠,只能以黑巾裹头,故称黔首。此泛指百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称百姓为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资」,资助,供给。(50)「业」,从业,从事,事奉。(51)「继」(jī)送,送给。这句是说,把武器粮食供给寇盗。(52)「益」,增益,增多。「仇」,通「仇」,仇敌。减少该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力。(53)「外树怨于诸侯」,指宾客被驱逐出外必投奔其它诸侯,从而构树新怨。

谏逐客书赏析

《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的一个奏章。这件事是在秦王赢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消了逐客令。可见本文说服力之强。作者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等,都是来自诸侯各国。

实效性 首先是《谏逐客书》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实效,就是要讲求实用,注重效果,这就涉及到公文的目的及功能。公文不像艺文那样,优游浸渍,潜移默化,以美感人,公文乃是「政事之先务」,它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公务,它的功能是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公文是一种实用性程式性的文书,以此区别于一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公文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衡量公文实用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所以公文撰制时必须事先预计效果,办理时讲究效率,客观上注重功效。徐望之《公牍通论》指出:「事前体察周详,令出务求实效。」这说的是下行公文。上行公文也要做到「下情不壅于上闻,谋事惟期其必达」。一篇公文,如果实用性不大,效果不显著,就很难说是上乘之作。因此,实效性显著,应是好公文的重要条件。以此看来《,谏逐客书》正是具有实效性显著的特点。这篇公文最成功之处就在于,该文一上秦王,就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满意的效果。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曾这样叙述过李斯上书的前因后果:「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当时秦王的逐客令已下,李斯也在被逐之列,而凭此上书,竟能使秦王收回成命,由逐客变为留客、用客、重客,这就不能不承认《谏逐客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文的实效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论断典范 其次,《谏逐客书》在「对事的论断」方面堪称典范。笔者以为「对事的论断」应视为公文的一个重要特征。事是公文的内容,论断是对公文内容的表达方式。「对事的论断」体现了公文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显然,公文须有事,刘勰所说「言事于主」、「指事造实」,徐望之所说「谋事惟期其必达」、「尚实事不尚虚文」,都指出公文的内容就是事,因为公文就是办实事的。但是公文在表达事时,不必对其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叙述,往往是高度概括,或者点到为止。公文对于事,主要是用「论断」的 *** 。正如《公牍通论》所述,「陈言论事」、「公文本质,重论断」。论断是个合成词,包含论和断两个方面。断,判断、决断之谓,对事的是非、得失、功过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对事的实施提出一定的办法。论是论事理,要受文者承办事务,必须把事理论说明白。简言之,断就是要办什么事,论就是办这事的理由。论是断的前提,如果不把事理论清说透,断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说服力。在古代公文中,由于文种不同,对事论断的情况也有差别,如下行的君命文种,比较偏重于断,凡戒敕、废立、告谕、政令等,都显示独断的至高权威,而上行文种的章、奏、表、议等则较侧重于论(当然也应有断),凡谏说、劝请、陈乞、弹劾、执异等,本身就需要有充分的理由,不论说何以达其目的。况且上奏文种面对的是国君这个特殊对象,更要情至理足。《谏逐客书》在这一点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全文的断就是开头一句话:「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希望通过这一判断成立,使秦王接受,并收回成命,不要逐。为此在下文展开了有力的论说。开头这一断语的特点是,在客卿已被逐的紧急情势下(《史记集解·新序》:「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本文尤具特色的更在其论的部分,对事理的论说充分深刻,令人信服。这里有必要指出两点,其一是用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事例。如文中铺排了四君用客的大量事实,铺陈了秦王所喜爱的大量生活享用,由于事例充实,铺垫充足,加强了与下文的对比,因而得出的结论极其有力。而这些事例都有所依傍,且经过精心选择,因而显得可靠典型。从铺排的技巧来说,排比句接踵联翩,文意饱满,文气流畅,文势充沛,极有感染力。其二,在论证上的特点是正反并反复对比,层层深化。如在论证的首层,四君用客(实笔) 与「却客不内」(虚笔) 的对比,首层四君用客与次层秦王轻客的对比,次层重物与轻人的对比,处处在对比之中显示逐客之谬误。全文在逻辑关系上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时间上由远到近,推移有序:先言古代,次论现实,再次言及未来。在言及逐客的危害时,程度上由轻到重,步步升级:先说如果没有客卿,秦国就不会「富利」和「强大」;接着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比上层更切近要害;再说弃黔首、却宾客,是所谓「藉寇兵而继盗粮」,资助了敌人削弱了自己,对秦国的不利更严重些;最后指出「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这种由轻到重、步步推进的说理过程,避免一开始就突兀冲撞,造成相反结果,它符合人的心理接受规律。

针对性 再者《,谏逐客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公文的针对性一方面是指每件公文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事务而发,另方面也指公文具有比较具体的的受文对象,受文者具有确定性。周知性的公文读者面较宽,但也有一定的范围;下行文受文的面相对说要窄一些,在现代的公文中有的还规定了阅读传达范围;上行文一般是给一个上级机关,受文对像很具体。古代的上奏文种是专门给君主的,对像最明确。公文写作时都视受文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斟酌,有的放矢。《谏逐客书》的针对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对着逐客这事而发,全文紧紧扣住逐客以论说其错误。文章这样处理很高明,因这逐客的起因是韩国人郑国劝秦王修筑一条灌溉渠,其目的是企图以浩大的工程耗费秦国的财力,使之不能对外用兵,如果就此事进行辩解,显然是没有道理的。李斯避开这个起因不谈,只抓住逐客对秦不利来论说,完全从秦国的利益着眼,这就容易使秦王接受。另外,李斯当时也无辜受牵连,但他在上书中片言不涉及自己,这样完全符合公文的本质要求,徐望之说:「公文本质之可贵,贵在一字一句皆从民生国计上着想。」针对逐客对秦不利来论说,正是从国计民生着想的体现。《谏逐客书》的针对性,还表现在针对特定的受文者来采取谏说的策略。李斯上书是给秦王政这个具体的人看的,如果不熟悉这个人,不揣摩这个人的愿望、想法,不去迎合他的心理需求,那就很容易碰壁。对这个问题,刘勰有中肯的评价:「烦(顺) 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出之喜说者也。」顺着秦王的感情、心理,引到统一六国的关键问题,符合主要任务的需要。当时秦王的更大欲望是兼并天下,凡是违反这一欲望,就难以立足,凡是利于达到这一欲望,就容易被接受。李斯紧紧抓住秦王的这一心理,把秦国的霸业作为整篇谏书的灵魂,贯串始终。在论说的首层以秦王政的祖先重用客卿造成「霸西戎」、「治强」、「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等成就去耸动秦王;在论说的次层则把用客卿提到「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的高度;再接着以古代五帝三王「不却众庶」无敌天下去打动秦王。总之,每个层次都反复论述这样一个根本的利害关系:纳客就能统一天下,逐客就有亡国危险。以利劝之,以害怵之,这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深深击中其要害,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达到了上书的目的。以上论述了《谏逐客书》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成功地对逐客之事加以论断,使该公文收到了显著的实效。实效性、针对性、对事加以论断,这三个特征在文中体现最为突出。当然,该文还有个别其他的公文特征,像当时李斯已在被逐之中,写这篇上书必须十分注意时效,除了「道上上谏书」急就此文之外,在写法上开头单刀直入,指出逐客之错,使秦王为之震动。可见首句发意、开门见山,既为当时紧急情势决定,也是公文时效性的要求。

诗词作品: 谏逐客书 诗词作者:【 先秦 】 李斯 诗词归类: 【古文观止】、【公文】

[重庆市]重庆君惠职称,重庆君惠粮油

关于竹子含有彩字的诗句

1. 有没有关于描写竹重庆君惠职称的诗句头一个字是彩字开头的

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的关于竹子的唯美山水风光古诗词名言名句重庆君惠职称,供参考:

观音竹海

文/李者也

百里绿海万丛竹重庆君惠职称,风过林涌碧涛如。

峰似巨舰海中弋,人若微舸浪尖浮。

满山滴翠淹青嶂,数枝横斜掩茅庐。

我欲慕景此中隐,随仙修道以脱俗。

【注】观音竹海,位于重庆市梁平县。集竹林、山水、人文于一体,融“雄、奇、险、秀、幽、绝”于一身。主要景点有明月湖、百竹园、观音洞、天星塘、竹丰天池、小峨眉山、猫儿寨、狐狸嘴等50余个景点。

2. 哪些诗句带有彩字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彩墀散兰麝,风起自生芳浣溪沙 苏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喜迁莺 黄裳(宋)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史浩(宋)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更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菩萨蛮 陈义(宋)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蝶恋花①【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客从远方来》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送房元直赴北京作者:严维 犹道楼兰十万师,书生匹马去何之。

临岐未断归家目,望月空吟出塞诗。常欲激昂论上策,不应憔悴老明时。

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奉和独孤中丞游法华寺作者:皇甫冉 谢君临郡府,越国旧山川。

访道三千界,当仁五百年。岩空驺驭响,树密旆旌连。

阁影凌空壁,松声助乱泉。开门得初地,伏槛接诸天。

向背春光满,楼台古制全。群峰争彩翠,百谷会风烟。

香象随僧久,祥乌报客先。清心乘暇日,稽首慕良缘。

法证无生偈,诗成大雅篇。苍生望已久,回驾独依然。

东郊迎春作者:皇甫冉 晓见苍龙驾,东郊春已迎。彩云天仗合,玄象太阶平。

佳气山川秀,和风政令行。句陈霜骑肃,御道雨师清。

律向韶阳变,人随草木荣。遥观上林树,今日遇迁莺。

忆长安.五月作者:严维 忆长安,五月时,君王避暑华池。进膳甘瓜朱李,续命芳兰彩丝。

竞处高明台榭,槐阴柳色通逵。《张侍御孩子》作者:严维 五色惊彩凤,千里象骢威。

朝下寄韩舍人作者:耿湋 侍臣鸣佩出西曹,鸾殿分阶翊彩旄。瑞气迥浮青玉案,日华遥上赤霜袍。

花间焰焰云旗合,鸟外亭亭露掌高。肯念万年芳树里,随风一叶在蓬蒿。

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作者:戎昱 一团青翠色,云是子陵家。山带新晴雨,溪留闰月花。

瓶开巾漉酒,地坼笋抽芽。彩缛承颜面,朝朝赋白华。

雪中遇直作者:窦群 寒光凝雪彩,限直居粉闱。恍疑白云上,乍觉金印非。

树色霭虚空,琴声谐素徽。明晨阻通籍,独卧挂朝衣。

送李尚书郎君昆季侍从归觐滑州作者:卢纶 凤雏联翼美王孙,彩服戎装拟塞垣。金鼎对筵调野膳,玉鞭齐骑引行轩。

冰河一曲旌旗满,墨诏千封雨露繁。更说务农将罢战,敢持歌颂庆晨昏。

3. 古代关于竹子的诗句

竹子属禾本科多年生常绿植物 唐代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庭竹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更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新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 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 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 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宋代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王安石 .宋(1021-1086)。字介甫,半山, 江西临川人。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其二 京岘城南隐映深,两牛鸣地得禅林。 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帖碎金。

竹里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一 竹根珠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干。 要使竹林有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二 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截皮干。 故人恋恋睇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三 玉润明信好冠,错力剜出鲜纹干。 不忘君惠常加首,要使欢盟未可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四 冠工新意断檀栾,雾卷云蒸久未干。 遗种山林真自称,何须貂暖配金寒。

竹窗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从水际门。 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一径森然四诗人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怜伦学凤凰。

次韵张子野竹寺 风泉隔撞哀玉,竹月缘阶贴碎金。 乐史 .宋(930-1007)。

子正。 抚州宜黄(今江西)人。

慈竹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 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

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 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

高低相倚赖,浑如长幼情。 孝子侍父立,顺孙随祖行。

吾闻唐之人,孝行常忻忻。 郓州张公艺,九世同一门。

大帝闻其名,衡茅降至尊。 朱熹 .宋(1130-1200)。

元晦。 江西婺源人。

新竹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 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次韵择之咏竹 竹坞深深处,檀栾绕舍青。

暑风成惨淡,寒月助清冷。 客去空尘塌,诗来拓采棂。

此君同一笑,午梦顿能醒。 丘子野表史郊园咏竹 移自溪商园。

种此墙阴路。 墙阴少人行。

来岁障幽户。 公济因君次韵 新笋因君寄,康庐入梦中。

日日来 丹元余故宅,翠竹尚余风。 犹嫌有兼味,不似一源攻。

和刘秀野新笋 修修江上林,白日暗风雨。 下有万玉虬,三冬卧寒土。

笋脯 南山春笋多,万里行枯腊。 不落盘餐中,今知绿如篑。

次韵谢刘仲行惠笋二首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差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杨万里.宋(1127-1206)。廷秀,诚斋。

江西吉水人。 咏竹 凛凛冰霜节。

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

自有月传神。 过单竹泽径 乔木与修竹。

相招为茂林。 无风生翠寒。

未夕起素阴。 看笋 笋如藤薛争长。

竹似夷齐独清。 只爱锦竹满地。

暗林忽两三茎。 竹林 珍重人家爱竹林。

织篱辛苦护寒青。 那知竹性无薄相。

须要穿来篱外生。 记张定叟煮笋经 江西毛笋未出尖。

雪中土膏养新甜。 先生别得煮篑法。

丁宁勿用醯与盐。 岩下青泉须旋汲。

熬出霜根生蜜汁。 寒牙嚼出冰玉声。

余沥仍和月光吸。 谢唐德明惠笋 高人爱笋如爱玉。

忍口不餐要添竹。 云何又遣十辈来。

昏花两眼为渠开。 煮笋 金陵竹笋硬如石。

石犹有髓笋不及。 巅南市里笋如酥。

笋味清绝酥不如。 带雨劚来和箨煮。

中含柘浆新甘露。 可蒸可脍景可羹,绕齿蔌蔌水雪声。

不须咒笋莫成竹,顿顿食笋莫食肉。 都不食笋戏题 竹祖龙孙渭上居。

供侬樽俎半年余。 斑衣戏彩春无价。

玉版谈禅佛不知。 竹枝词 短侬篱漏芒破。

须遣拖泥带水来。 初食笋蕨 凤烹龙世浪传。

猩唇熊掌我无缘。 只逢笋蕨杯盘日。

便是山林宝贵天。 咏十里塘姜店水亭前竹林 一见此君面。

荒村不是村。 斜阳与可笔。

栖雀子猷魂。 李觏.宋(1009-1059)。

泰伯。江西南城人。

竹斋题事 低斋结空野。小竹移孤林。

刘过 .宋(1154-1206) 。改之,龙州通人。

江西泰和人。 沁园春.寄孙竹湖 问讯竹湖,竹知之何, 如何未归。

道吴山越水, 无佳处,来无定止,去亦何之。 刘敞.宋(1019-1068)。

原父,原甫, 公是先生,江西新余人。 曲水台竹间默坐 林履不能远。

逍遥池上。

4. 带有竹字的诗句

百度可查

白居易 【池畔二首】 持刀密竹,竹少风来多。此意人不会,欲令池有波。

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杜甫 【绝句六首】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

杜甫 【绝句六首】 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扁舟轻褭缆,小径曲通村。

韩愈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蒲萄】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刘禹锡 【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春过也,笑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

张先【忆秦娥】 参差竹。吹断相思曲。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忆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飞速。菰草绿。应下溪头沙上宿。

张先【菩萨蛮】 佳人学得平阳曲。纤纤玉笋横孤竹。一弄入云声。海门江月清。髻摇金钿落。惜恐樱唇薄。听罢已依依。莫吹杨柳枝。

晏殊【连理枝】 玉字秋风至。帘幕生凉气。朱槿犹开,红莲尚拆,芙蓉含蕊。送旧巢归燕拂高檐,见梧桐叶坠。嘉宴凌晨启。金鸭飘香细。凤竹鸾丝,清歌妙舞,尽呈游艺。愿百千遐寿比神仙,有年年岁岁。

欧阳修【渔家傲】 一派潺湲流碧涨。新亭四面山相向。翠竹岭头明月上。迷俯仰。月轮正在泉中漾。更待高秋天气爽。菊花香里开新酿。酒美宾嘉真胜赏。红粉唱。山深分外歌声响。

5. 含有竹字的诗句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更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具怀鸿鹄志,苦有 鸟 鸟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葺夷陵幽居 李涉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玩友人庭竹 施肩吾

曾去旋州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新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在百度中输入“名人写竹的诗句”就可以找到,感谢原作者。

6. 有关竹子的诗句有什么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宋·范成大衡《阳道中二绝》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宋·范成大《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唐·杜甫《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唐·杜甫 《堂成》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唐·杜甫《竹》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唐·白居易《食笋诗》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清·蒲松龄 《竹里》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清·吴昌硕《咏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郑板桥《竹石 》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唐·陈陶 《长竹》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清·郑板桥《竹石》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清·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明·陈良规《咏竹著》

7. 带有竹字的诗句有哪些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

8. 带有竹字的诗句,成语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

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重庆君惠职称?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

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 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哀丝豪竹 【拼音】 (āi sī háo zhú) 【注释】 丝、竹:弦乐、管乐的通称;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

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出处】 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例子】 ~颂英烈,此是北昆跃进花。(茅盾《观北昆剧院初演〈红霞〉》) 成竹在胸 【拼音】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注释】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

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例子】 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容不迫,~。

翠竹黄花 【拼音】 (cuì zhú huáng huā) 【注释】 指眼前境物。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

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例子】 刀过竹解 【拼音】 (dāo guò zhú jiě) 【注释】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

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出处】 【例子】 后来,果然办得水到渠成,~。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 金石丝竹 【拼音】 (jīn shí sī zhú) 【注释】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

也形容各种声音。 【出处】 《庄子·骈母》:“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

【例子】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作壁上观之鸣。~,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茂林修竹 【拼音】 (mào lín xiū zhú) 【注释】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例子】 刚过了小桥曲水,又见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二回) 名垂竹帛 【拼音】 (míng chuí zhú bó) 【注释】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例子】 鲇鱼上竹 【拼音】 (nián yú shàng zhú) 【注释】 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出处】 宋·欧阳修《归田录》:“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例子】 品竹弹丝 【拼音】 (pǐn zhú tán sī) 【注释】 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

指吹弹乐器。 【出处】 元·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又不会卖风流,弄粉调脂;又不会按宫商,品竹弹丝。”

【例子】 破竹之势 【拼音】 (pò zhú zhī shì) 【注释】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例子】 我军以~进逼武昌,今闻已进展到离武昌城仅中国里百五十里之地。(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敲竹杠 【拼音】 (qiāo zhū gàng) 【注释】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出处】 【例子】 青梅竹马 【拼音】 (qīng méi zhú mǎ) 【注释】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

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出处】 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例子】 那少年时期的~,在他心灵里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啊重庆君惠职称!(魏巍《东方》之一部第九章) 磬竹难书 【拼音】 (qìng zhú nán shū) 【注释】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

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出处】 《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例子】 三臣罪状,~。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 势如破竹 【拼音】 (shì rú pò zhú) 【注释】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例子】 关。

关于竹字头的诗句

1. 四个竹字头 一句古诗

1、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2、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3、《仪鸾殿早秋》李世民

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4、《赋帘》李世民

参差垂玉阙,舒卷映兰宫。

珠光摇素月,竹影乱清风。

彩散银钩上,文斜桂户中。

惟当杂罗绮,相与媚房栊。

《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李适

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

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

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

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

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

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

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

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

意适本非说,含毫空复情。

《浣溪纱》李璟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观棋》李从谦

竹林二君子,尽日竟沉吟。

相对终无语,争先各有心。

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

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

《经三泉路作》苏颋

三月松作花,春行日渐赊。

竹障山鸟路,藤蔓野人家。

透石飞梁下,寻云绝磴斜。

此中谁与乐,挥涕语年华。

2. 竹字开头的古诗有谁知道,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枝词》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离亭 唐 薛涛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竹石轴 清 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

竹里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竹窗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从水际门。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3. 有没有关于描写竹的诗句头一个字是彩字开头的

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的关于竹子的唯美山水风光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

观音竹海

文/李者也

百里绿海万丛竹,风过林涌碧涛如。

峰似巨舰海中弋,人若微舸浪尖浮。

满山滴翠淹青嶂,数枝横斜掩茅庐。

我欲慕景此中隐,随仙修道以脱俗。

【注】观音竹海,位于重庆市梁平县。集竹林、山水、人文于一体,融“雄、奇、险、秀、幽、绝”于一身。主要景点有明月湖、百竹园、观音洞、天星塘、竹丰天池、小峨眉山、猫儿寨、狐狸嘴等50余个景点。

4. 带有竹字的诗句

百度可查

白居易 【池畔二首】 持刀密竹,竹少风来多。此意人不会,欲令池有波。

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杜甫 【绝句六首】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

杜甫 【绝句六首】 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扁舟轻褭缆,小径曲通村。

韩愈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蒲萄】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刘禹锡 【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春过也,笑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

张先【忆秦娥】 参差竹。吹断相思曲。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忆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飞速。菰草绿。应下溪头沙上宿。

张先【菩萨蛮】 佳人学得平阳曲。纤纤玉笋横孤竹。一弄入云声。海门江月清。髻摇金钿落。惜恐樱唇薄。听罢已依依。莫吹杨柳枝。

晏殊【连理枝】 玉字秋风至。帘幕生凉气。朱槿犹开,红莲尚拆,芙蓉含蕊。送旧巢归燕拂高檐,见梧桐叶坠。嘉宴凌晨启。金鸭飘香细。凤竹鸾丝,清歌妙舞,尽呈游艺。愿百千遐寿比神仙,有年年岁岁。

欧阳修【渔家傲】 一派潺湲流碧涨。新亭四面山相向。翠竹岭头明月上。迷俯仰。月轮正在泉中漾。更待高秋天气爽。菊花香里开新酿。酒美宾嘉真胜赏。红粉唱。山深分外歌声响。

5. 关于竹子的诗句

1、清代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2、宋代陆游《东湖新竹》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翻译: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

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3、唐代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翻译:窗外的丛竹挺拨直立,青翠中预示来年的春寒。竹子的坚贞为人欣赏,因为竹笋还未长成长竿。

4、唐代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翻译: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5、清代郑燮《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翻译: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6. 求关于“竹”字的诗句

唐代: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庭竹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更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新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 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 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 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 宋代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王安石 .宋(1021-1086)。字介甫,半山, 江西临川人。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其二 京岘城南隐映深,两牛鸣地得禅林。 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帖碎金。

竹里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一 竹根珠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干。 要使竹林有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二 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截皮干。 故人恋恋睇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三 玉润明信好冠,错力剜出鲜纹干。 不忘君惠常加首,要使欢盟未可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四 冠工新意断檀栾,雾卷云蒸久未干。 遗种山林真自称,何须貂暖配金寒。

竹窗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从水际门。 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一径森然四诗人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怜伦学凤凰。

次韵张子野竹寺 风泉隔撞哀玉,竹月缘阶贴碎金。 乐史 .宋(930-1007)。

子正。 抚州宜黄(今江西)人。

慈竹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 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

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 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

高低相倚赖,浑如长幼情。 孝子侍父立,顺孙随祖行。

吾闻唐之人,孝行常忻忻。 郓州张公艺,九世同一门。

大帝闻其名,衡茅降至尊。 朱熹 .宋(1130-1200)。

元晦。 江西婺源人。

新竹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 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次韵择之咏竹 竹坞深深处,檀栾绕舍青。

暑风成惨淡,寒月助清冷。 客去空尘塌,诗来拓采棂。

此君同一笑,午梦顿能醒。 丘子野表史郊园咏竹 移自溪商园。

种此墙阴路。 墙阴少人行。

来岁障幽户。 公济因君次韵 新笋因君寄,康庐入梦中。

日日来 丹元余故宅,翠竹尚余风。 犹嫌有兼味,不似一源攻。

和刘秀野新笋 修修江上林,白日暗风雨。 下有万玉虬,三冬卧寒土。

笋脯 南山春笋多,万里行枯腊。 不落盘餐中,今知绿如篑。

次韵谢刘仲行惠笋二首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差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杨万里.宋(1127-1206)。廷秀,诚斋。

江西吉水人。 咏竹 凛凛冰霜节。

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

自有月传神。 过单竹泽径 乔木与修竹。

相招为茂林。 无风生翠寒。

未夕起素阴。 看笋 笋如藤薛争长。

竹似夷齐独清。 只爱锦竹满地。

暗林忽两三茎。 竹林 珍重人家爱竹林。

织篱辛苦护寒青。 那知竹性无薄相。

须要穿来篱外生。 记张定叟煮笋经 江西毛笋未出尖。

雪中土膏养新甜。 先生别得煮篑法。

丁宁勿用醯与盐。 岩下青泉须旋汲。

熬出霜根生蜜汁。 寒牙嚼出冰玉声。

余沥仍和月光吸。 谢唐德明惠笋 高人爱笋如爱玉。

忍口不餐要添竹。 云何又遣十辈来。

昏花两眼为渠开。 煮笋 金陵竹笋硬如石。

石犹有髓笋不及。 巅南市里笋如酥。

笋味清绝酥不如。 带雨劚来和箨煮。

中含柘浆新甘露。 可蒸可脍景可羹,绕齿蔌蔌水雪声。

不须咒笋莫成竹,顿顿食笋莫食肉。 都不食笋戏题 竹祖龙孙渭上居。

供侬樽俎半年余。 斑衣戏彩春无价。

玉版谈禅佛不知。 竹枝词 短侬篱漏芒破。

须遣拖泥带水来。 初食笋蕨 凤烹龙世浪传。

猩唇熊掌我无缘。 只逢笋蕨杯盘日。

便是山林宝贵天。 咏十里塘姜店水亭前竹林 一见此君面。

荒村不是村。 斜阳与可笔。

栖雀子猷魂。 李觏.宋(1009-1059)。

泰伯。江西南城人。

竹斋题事 低斋结空野。小竹移孤林。

刘过 .宋(1154-1206) 。改之,龙州通人。

江西泰和人。 沁园春.寄孙竹湖 问讯竹湖,竹知之何, 如何未归。

道吴山越水, 无佳处,来无定止,去亦何之。 刘敞.宋(1019-1068)。

原父,原甫, 公是先生,江西新余人。 曲水台竹间默坐 林履不能远。

逍遥池上林。 。

7. 谁知道以竹开头的诗句阿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外峰偏曙,藤阴水更凉。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竹皮寒旧翠,椒实雨新红。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竹杖交头拄,柴扉隔径开。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竹枝歌未好,画舸莫迟回。

竹马异时宁信老,土牛明日莫辞春。

竹杖芒鞋取次行,下临官道见人情。

竹陂雁起天为黑,桐柏烟横山半紫。

竹杪飞华屋,松根泫细泉。

竹枝词,莫摇新唱,谁谓古今隔。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竹窗低露叶,梅径起风花。

竹引携琴入,花邀载酒过。

竹林深笋穊,藤架引梢长。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浮。

竹蔽檐前日,雨随阶下云。

竹冈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竹帛未闻书死节,丹青空见画灵旗。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竹映秋馆深,月寒江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