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工程师,职称评审是事关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而重庆市中级职称继续教育则是评审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剖析重庆市中级职称继续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为您解答职称评审中的种种疑问。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021年从业资格证还要继续教育吗?
题主,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被宣布取消,已获得的证书也不在后续管理。
根据会计继续教育规则,无论是否持证(现在是会计职称证书),只要从事财务会计工作都是每年都是需要继续教育。实际上只要从事财会行业都是持证上岗,只不过初级会计职称证书替代了原来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但地位是一样的。
继续教育更好每年完成,因为有些地区是无法补学的,而且有些考区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需要提供完成继续教育证明,所以继续教育一旦不连续可能会对之后的职称考试造成影响
2021重庆市脱贫后政策?
2021年重庆市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继续保持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并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政策措施:
1. **扶贫政策延续**:在脱贫后,重庆市可能继续实施一些扶贫政策,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以确保脱贫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产业扶贫**: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如农业、旅游业、手工业等,以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3. **就业援助**:提供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帮助脱贫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提高就业技能,增加收入来源。
4.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水电、通信等,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5. **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脱贫户能够享受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
6. **教育资助**:为脱贫户子女提供教育资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整个家庭的教育水平。
7. **金融支持**:提供小额信贷、扶贫贷款等金融支持,帮助脱贫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8. **监测和预警**:建立返贫监测和预警机制,定期对脱贫户进行走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导致返贫的问题。
9. **兜底保障**:对于丧失劳动能力或特殊困难的脱贫户,提供兜底保障,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请注意,具体的政策可能会根据国家和地方 *** 的最新决策而有所变化。如果您需要最新的政策信息,建议咨询当地 *** 相关部门或查阅最新的 *** 公告和文件。
这个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扶贫政策的延续:重庆市 *** 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尽锐出战、攻坚克难,确保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重点区县的扶持:重庆市将特别关注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和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全力支持他们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人口扶贫搬迁:重庆市已经完成了对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这将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驻乡驻村工作队的建设:重庆市将继续加强5800个驻乡驻村工作队和5.71万名驻村工作队员(含之一书记)的建设,让他们扎根一线,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重庆市的脱贫后政策旨在通过各种措施,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并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
马鞍山13名学生集体发热未及时上报,疫情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马鞍山13名学生集体发热事件,表明疫情风险还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新冠病毒或许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可能将面临一个长期的“后疫情时代”,就像流感、艾滋病一样,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与人类共存。理由如下:
一、专家声音
1、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在世卫组织5月25日的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还不能去假设疫情存在“季节性”,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想法。如果措施不严格,将会出现第二个高峰。此前瑞安多次表示过,新冠病毒或许永远不会消失,人类要做好长期与之共存的准备。
2、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5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
3、钟南山多次在多个场合表示,病毒的研究与防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4、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这个病毒目前在人群当中已经出现了定植的倾向,在人群当中可能会长期一直存在,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二、新冠病毒的特性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历史上没有一个病毒像新冠病毒这样诡异,正好介于当中:症状比暴发力强的流感重,传播力比症状很重的SARS强,居然还有无症状携带。新冠病毒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对付的病毒之一”,所以其特性决定了控制的难度之大:
1、因为传染性强,稍一疏忽就会呈爆发式增长,所以控制起来非常棘手。
2、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让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目前除了逐个筛查外,别无它法。
3、新冠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且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晰,即使疫苗研制成功,对变异后的新冠病毒疫苗是否还有效仍未可知,病毒变异与疫苗研制是一个长期的“矛与盾”的升级战。
三、人类的社交、协作特性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1、人类的社交与协作特性是一种刚性需求,不论是个人情感、学习还是工作需要,都很难做到长期严格隔离。
2、现在是“全球化合作”时代,各国协作与分工越来越精细,都不可能回到“闭关锁国”“各自为政”的原始时代。
只要有一个人、一个国家还有新冠病毒,就存在大面积传染的风险。
那么,是不是只要新冠病毒还存在,就不能复课、不能复工、不能复航呢?
不是,没有必要也不现实。后疫情时代,会慢慢进入正常的社会秩序。关键是要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人们不再恐慌,也不过度放松,而是理性看待,边提防病毒边生活、学习与工作。
简而言之,中国有效地控制住了新冠病毒的大流行,这是医学层面上的“胜利”,但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结束”。每一个人都要做好长期面对病毒存在的准备。
生活常态化,防控措施也要常态化,比如出门戴口罩、注意社交距离、勤洗手、定时检测体温与消毒、不故意隐瞒旅行史与接触史等,将其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习惯。
此次马鞍山13名学生集体发热事件,暴露出部分地区对疫情防控措施的疏忽与轻视,没有认识到新冠病毒长期化、防控常态化的重要性,这是一个提醒,也是一个教训。
我是@头号情感 ,欢迎关注。
马鞍山13名学生集体发热未及时上报,疫情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5月17日开学的,但是到5月20日晚,先后有13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其中某班级同一寝室6名学生出现了集体发热。
5月11日,马鞍山学院学生裴某某、武汉籍来博望区工作人员王某某与上海市新增确诊病例同乘G1722次高铁,被判定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
但是裴某某返校后,并没有被隔离,校方在开学前,也没有落实复学前排查登记、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相关防控工作。
马鞍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在日前发布的《关于对两起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力的通报》中指出,
学校未将学生集体发热一事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且该学校在疫情期间,晨午晚检,因病缺勤追踪等制度落实不到位。反映出疫情报告制度不健全,防控措施有漏洞,存在安全隐患。
虽然校方立即将发热学生送往医院治疗,经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据说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虽然庆幸,但是还是为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如果孩子真的被感染,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学校有那么多师生呢!
距离武汉疫情爆发,已经有4个月的时间了,国内疫情控制住了,我国很多地区现在都属于低风险地区,所以人们在意识上都放松了很多。
但是低风险不代表没风险,如果有一个病例,就可能感染一大片。
5.7日的舒兰,只有一个确诊病例,可是半个月就确诊了40多例,而且还跨市跨省传播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目前国内主要的防控压力是无症状感染者和境外输入病例,而新冠病毒很狡猾,有些感染者核酸检测好几次才能呈阳性,有少部分治愈的患者还出现了复阳,这都让我们对这个狡猾的病毒不能放松。
此前,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外媒连线采访时表示,目前阶段,中国的抗疫形势并不比国外一些地方更乐观,大部分中国人仍然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 *** ,侵权联系删除)
虽然目前国内的疫情已进入常态化,已经逐步复学、复工、复产,但是防控并不能掉以轻心,而疫情一天不结束,我们就不能麻痹大意。
希望这次马鞍山学生发热事件能让某些松懈的单位和个人一些警醒,让我国的疫情防控做到万无一失!
高级育儿师,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获取更多育儿资讯,欢迎关注银花育儿!
新京报消息:5月25日安徽马鞍山市新冠疫情指挥部发布通告,通报了两起疫情防控措施不力问题。
其中,一所高校寝室里6人集体发热,总共13人出现了发热的情况,这个事件一经发生受到广泛关注。
当地卫健委在通报内容中表示:给相关单位敲响警钟。
发生在高校里的发热情况,是和湖北籍的学生裴某某返校有关。
学生裴某某从湖北返回之后,学校没有对其进行任何检测,也没有对其进行核算检测。
防疫工作对于他们学校来说,就如同虚设。
事实上裴某某之所以发热,是因为他是新冠状肺炎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
我们都知道上海之前确诊了一个湖北籍的病例,这个裴某某就是和上海的确诊病例,坐的同一辆火车。
他们是同时从湖北出发,分别到不同的城市的,只不过裴某某在中途是有专车的。
最后裴某某到了学校,也就导致了他们学校里13人发热。
目前为止还没有确诊病例,只能说还好没有确诊的。
不过,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任何时候都是不能麻痹大意的,尽管说我们的疫情是抑制住了,但是,一定要注意我们并没有控制住疫情。
不管是终南山院士,还是张文宏教授,他们都是再三的强调,我们是要警惕疫情再次的爆发的。
所以说现在我们依然不能放松防疫的警惕,现在的情况是,疫情看似离我们远去了,事实上一直都是在我们左右的。
现在世界上的疫情依然很严重,只要世界上的疫情没有控制住,我们就不能说我们是安全的,因为病毒是随着人的流动而传播的。
所以说尽管说我们的国内的疫情抑制住了,我们复工复产复业复学了,但是,我们的防疫依然是不能放松的。
尤其是开学的学校,千万不能大意,因为学校里一旦出现了疫情,后果不堪设想呀!
先回顾下马鞍山的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和13名集体发热者的两起事件吧。
5月11日,安徽马鞍山学院学生裴某某、武汉籍来安徽当涂县博望区工作人员王某某,与上海市新增确诊病例同乘G1722次高铁,被判定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
裴某某返校后,校方未对其落实复学前排查登记、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相关防控工作;王某某来博望区后,企业未规范报备,所在乡镇未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相关防控工作。
当涂县就地隔离了这两名密切接触者,紧急采样开展核酸检测(5月21日检测报告结果显示均为阴性),并前往马鞍山学院开展调查,指导校园防控工作;博望区同时对王某某接触人员进行摸排管控,指导相关企业开展防控工作。
5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针对学校的防控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之一,制定防控制度。学校应该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制定专门的疫情防控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做好人员管控的要求。开展每日健康监测,尤其是体温监测,加强对教职工、学生的晨午检,对住校学生增加晚检,加强学生因病缺课以及教职工因病缺勤的监测,严禁教职工带病上岗、学生带病上课。……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5月17日开学至5月20日晚仅三天多的时间,先后有13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尤其是5月20日某班级同一寝室出现6名学生集体发热,学校随即将发热学生送院治疗,经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我们可以看出前者裴某某和王某某是确诊病例接触者,返校返岗后未按防控要求落实排查登记、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的防控步骤和措施。
后者三天时间出现13名发热症状学生,问题在于第1例发热者出现在什么时间?校方处置没有?第2名、第3名呢?竟还出现同一宿舍同有6名发热者的情况!这是渎职失职行为。
这两起事件暴露出有关单位和责任人思想麻痹松懈,防控措施不严格甚至不执行,落实不细不力,关口环节不严,前移不到位等问题。
到目前为止,两起事件中的15名当事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还未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可以说是“虚惊一场”,但暴露的问题不容轻视,不能重演。
因此,结论是管理问题,没落实防控措施的问题,不是疫情的反弹和“卷土重来”。至于疫情是否离我们远去,我们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李兰娟此前在谈到该问题的时候表示,五月份全国范围内的疫情基本上得到控制了,武汉的疫情也在明显的好转,在3月底新增病例就已经全部清零了。当然,目前还不能轻易说疫情结束,现在还有很多病人在医院是需要救治的,很难定义具体的疫情结束时间,只能说一个地区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清零之后,再过28天,两个潜伏期,如果没有新发病人就是比较安全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已经基本不可能,下阶段我国还是要管控好新冠病毒境外输入的巨大风险。
虽然国内疫情早已经结束之一阶段,但是因为各国疫情持续爆发,境外持续有人员入境,国外输入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我们要警惕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还有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也不能放松。
但上述通报的情况也必须引起重视。在全球疫情尚未结束之时,防控心理不能松懈。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市中级职称继续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市中级职称继续教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多多关注纳才网职称评审平台。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