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怎么样

重庆工商大学是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成立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研究生25000余人。学校有16个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1个应用技术学院、3个校企合作办学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和2个独立学院。有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环境工程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微信号:ZZCM-003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学校地址: 南岸校区位于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兰花湖片区位于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28号 江北校区位于中国重庆市江北区鹅石堡山

教学规模~~~~~~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近24000人。学校有16个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1个应用技术学院、1个成人教育学院和2个独立学院。有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环境工程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53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类专业8个、管理类专业 15个、文学类专业10个、工学类专业 12 个、法学类专业 2 个、理学类专业5个、体育教育类专业 1 个。多年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本专科毕业生近6万名,有的已成为技术、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骨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学科专业配套、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966人,其中专任教师141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617人(其中正高职称17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9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24 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学校已获得经济学、管理学等2个学科组正高级职称省级学科评议权和机械工程、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化学等5个学科组副高级职称省级学科评议权。

1、发展目标 根据中央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城乡统筹直辖市的战略定位,以重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为依托,以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为契机,发挥我校专业的财经特色学科优势,我校MBA项目将立足重庆、面向西部、着眼全国,培养满足商贸、金融、物流、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现代制造业需要的工商管理中高级职业经理人才。 2、发展环境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工商管理中高级人才产生了内在要求;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文件)对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急需的工商管理中高级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要; ——重庆正在建设长江上游现代制造业中心、创新研发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与社会和企业紧密联系的、有利于MBA教育的人脉资源和产学研结合的实践环境 ——学校办学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具备培养MBA人才的良好实验条件、图书资料和图情系统。占地2030亩,是市“十佳园林式单位”。资产总值20亿元,教科仪器设备总值1.19亿元,图书馆藏书244万册,中外文期刊3488种,其中,经管类图书近70万册,经管类中外文期刊941种,数据库20个。世界银行赠建的“全球发展学习 *** 重庆远程学习中心”和“教育数据中心”已成为市属高校中包含精品课程建设网、中经网视频资源库、世界银行培训课程视频资源等在内的更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有一个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8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 MBA中心大楼实景3、发展思路 (1)根植本土、放眼国际,博采众长、中西结合,打造MBA教育特色。 (2)立足重庆,服务西部,不断培育优秀职业经理人。 (3)依托我校经管优势学科和实践实习基地,打造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MBA人才培养模式。 (4)发挥我校多学科交融的复合优势,设计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模块,创新MBA课程体系。 (5)依托学校多年案例教学积累,开发重庆及西部特色案例库,突出案例教学 *** 。 (6)送出去、请进来,精心培育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 (7)利用我校多年开放办学形成的优势教育资源,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打造开放的MBA教育平台。 (8)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搭建校友平台,不断深化同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为学员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服务

教学设施

学校各种基础设施完备,教学及科研设备齐全。图书馆藏书17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3488种,建有重庆市之一家中国期刊网开放式镜像站。学校多校区之间的校园网均已建成并互联互通,建成跨越多校区光纤110公里,安装信息点25000多个,接入校园网计算机共20000余台,建成了"全球发展学习 *** 重庆远程学习中心"和"教育数据中心",校园网主干带宽为1000M。校园网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公用信息网(ChinaNET)两个出口,共1200M带宽全面快速接入INTERNET。校园网承载有多种数字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和数字资源。同时,学校还是重庆教育城域网主环节点之一,并为周边高校及教育科研单位服务。

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工作为中心,师资队伍为关键,科学研究促教学,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以经、管、文为主,经、管、文、工、法、理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开放性办学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

院系设置

经济贸易学院 财政金融学院 管理学院 商务策划学院 会计学院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法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 体育学院 社会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教育学院 合作办学学院: 国际商学院 (IBS) 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 建筑装饰艺术学院 影视动画学院 长江传煤学院 独立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官方网址

贴吧

[重庆市]2017重庆工商大学职称,重庆大学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排名

2022年软科版全国排名第2772017重庆工商大学职称,2022年校友会版全国排名第211。

重庆工商大学(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2017重庆工商大学职称,是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人民 *** 管理为主2017重庆工商大学职称的一所公办高校。

学校源出两脉,一脉为1952年创办2017重庆工商大学职称的重庆机电工业学校,历经重庆机器工业学校、之一机械工业部重庆机器制造学校、重庆第二机器制造工业学校、重庆第二机械工业学校、渝州大学等发展阶段。一脉为1963年创办的重庆财贸干部学校,历经重庆财贸学校、重庆商学院等发展阶段。2002年两脉合并组建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王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市场营销、会计学。

省部级特色专业:贸易经济、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社会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学、新闻学。

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统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重庆工商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重庆工商大学图组织结构

姑且称你为同学吧

图组织结构分很多种,不知道你是要哪个方面,或者是单个学院的?

如果看到的话请补充问题

这里有一份学校主要领导的

李春茹 党委书记 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档案馆)、组织部(党校)、离退休工作部(处)。

李春茹,女,汉族, *** 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8—1982年在西南政法学院就读本科,获学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85—1988年在西南政法学院哲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8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历任西南政法学院马列部、国贸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法律系党总支书记等职;1999年12月至2009年8月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现任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兼任重庆市社科联常委、副主席,重庆市哲学学会会长,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女性人才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李春茹教授主要从事哲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公开出版专著、教材等二十余部。其中,有的成果曾获省部级奖项。主持及参加省部级课题四项。

李春茹同志从事行政管理多年,近年来荣获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王崇举 校长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

王崇举,男,教授,硕士生导师,汉族, *** 党员,重庆人,1948年出生。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经济数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2月,任重庆师范学院副院长。1999年3月至2002年4月任重庆商学院院长。2002年4月至今任重庆工商大学校长。系之一、二届重庆市人大代表,第三届重庆市政协常委。

王崇举同志长期从事数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运筹学、系统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数量经济学理论与 *** 、宏观经济决策理论与 *** 等领域有相当影响,是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专家。现为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是重庆市之一批、第二批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王崇举同志先后主持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科技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与 *** 民》、《中西部地区以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环境和条件研究》和《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研究与政策设计》,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东西部开发战略比较研究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等国家、部委、省市科研项目30多个,科研成果丰富,对国家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相关领域的理论探索及实践做出突出贡献。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各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6项;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编著3部,研究报告若干份,多次领衔重庆市委市 *** 委托的重大研究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被各级 *** 部门采纳运用,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曾荣获国防科工委软科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近五年来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其它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

黄志亮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分管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评估办公室、团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黄志亮,男,教授,汉族, *** 党员,重庆人,1955年8月出生。1988年 研究生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重庆市市 *** 办公厅财经办任主任科员。1989年到重庆商学院工作,先后担任系副主任、系主任、党委委员、副院长,1995年获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的部级专家称号。2002年4月任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黄志亮同志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现任重庆市三峡移民与库区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西部经济论坛》(重庆工商大学学报)副主编。

黄志亮同志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长江三峡经济开放区发展研究》、《西部开发中长江上游地区区域创新战略研究》等课题10余项,独立或合作出版的专著和著作有《现代企业创新论》、《重庆经济发展论》、《重庆与云贵川藏桂经贸合作研究》等10余部,先后在《经济学家》、《中国工业经济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学动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等报刊上发表论文37篇。主要代表作为《重庆经济发展论》(专著)、《长江三峡经济开发区发展研究》(专著)、《东西部开发比较研究及西部大开发战略选择》(专著)、《实施四大方略,推进重庆经济开发》(论文)、《重庆与上海经济发展阶段比较中的思考》(论文)、《实施区域创新战略,构建重庆区域创新系统》(论文)、《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主要特点》(论文)、《多层次区域创新战略初探》(论文)。

朱伯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主持学校纪委全面工作;分管宣传部(新闻中心、校报)、统战部、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审计处、工会、教代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校园文化工程建设。

朱伯兰,女,1953年出生,汉族,重庆市人, *** 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1年6月至2002年4月在渝州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三峡经济系党总支书记、校长助理、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党校副校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2年4月至今任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任校工会主席、教代会主任。

朱伯兰同志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高校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研究。是校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21项;主编、参编专著10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全国人文社科成果、省、市优秀德育科研成果奖多项。是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管理科学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党建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高校纪检监察学会副会长。

黄 朗 副校长 分管基建处、保卫部(处)、武装部、实业开发总公司、科技开发总公司。

黄朗,男,教授,汉族, *** 党员,湖北汉阳人,1956年1月出生。1975年10月参加工作。1983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生物系,理学学士。毕业后至今分别在渝洲大学和重庆工商大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和党政管理工作。1995年11月至2002年3月担任渝洲大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2002年4月至今担任重庆工商大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黄朗同志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和党政管理工作。重庆市高校基建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高校后勤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红十字会高校协会常务理事。

黄朗同志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先后主研和参研的课题有《重庆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移民安置工程研究》、《重庆市经济增长中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因素的实证分析》、《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社会化与学生工作阵地建设研究》、《增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 *** 与途径研究》等;主编和参编的专著和教材有《新世纪的奠基理论》、《高校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等;先后发表《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与培养》、《论诚信道德平台的构筑及其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论略》、《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理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努力实践“ *** ”,永葆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五观”》、《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对 *** 实事求是思想的解读》、《大众化进程中的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研究》等论文。

黄朗同志曾先后被评为重庆市职称改革先进个人,重庆市人事系统先进工作者,重庆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先进个人。

黄大勇 副校长 协助党委书记分管党政办公室;分管计划财务处、资产与实验设备管理处、数字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融智学院;分管校地合作办学工作、对口扶贫工作;兼任校体委主任。

黄大勇,男,汉族, *** 党员,硕士,教授,1965年12月出生,四川内江人。

1987年7月毕业于安徽淮北煤师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2002 年在重庆商学院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先后担任系团总支书记、教研室主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校党委委员等;1994年7月——1995年7月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旅游系进修做访问学者,2001年1月——2002年2月在重庆市委党校第三期青干班学习。2002年7月任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2003年10月任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助理,2004年9月任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

黄大勇同志是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重庆市旅游管理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兼任中国旅游协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个人会员、重庆市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重庆市秘书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国际税务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长期从事旅游管理、旅游学概论、区域旅游经济、旅游市场开发、旅游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教育部项目《发展乡村旅游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三峡重庆库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及重庆市软科学项目等课题10余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江津市旅游发展规划》、《城口县旅游发展规划》等20多项。出版《长江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发展战略研究》、《三峡库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专著10多部,在《旅游学刊》、《经济地理》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各级奖励10余项。

郑旭煦 副校长 分管教务处(高教研究所、全球发展学习 *** 重庆远程学习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分管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兼任校语委主任。

郑旭煦,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汉族, *** 党员,1964年10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1990-1991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进修;199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200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药物工程和药物流变学方向),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7月、2000年7月任渝州大学化学及化学工程系副主任、主任,2002年10月任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2003年11月任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助理,2004年9月任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

郑旭煦同志长期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专长为天然药物筛选与化学、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环境催化技术。是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2006-2010年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分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科协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青年科学技术联合会副主席,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副主席,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高等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

郑旭煦同志近五年主持主研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已获授权3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科技发明三等奖各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

陈运超 副校长 分管后勤处、图书馆、学术期刊社、继续教育学院、派斯学院;分管对外培训工作。

陈运超,男,汉族, *** 党员,教育学博士,教授。1965年1月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 *** 后勤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1989年6月毕业于 *** 后勤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教育学(高等教育)博士学位。

1989年7月—2002年8月,历任 *** 后勤工程学院油品应用化学系教员、教务处参谋、副处长、高教研究室主任。2003年9月-2006年9月,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2006年10月至今,任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

主要致力于高等教育、高校管理及其国际比较等领域的研究。已发表中英文论文45篇,出版著作3部。现为欧洲高等教育研究协会会员、美国Vanderbilt大学《皮博迪教育研究》(ThePeabodyJournalofEducation)编委。

何勇平 副校长 分管科研处、研究生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MBA教育中心、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重庆市发展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分管产学研结合的相关工作。

何勇平,男,1961年4月生,重庆长寿人,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 *** 教授。1984年7月参加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 *** 。工作经历丰富,历任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中文系任党总支副书记、总务处副处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市教委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处、社会科学处处长。现任主要学术职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会理事、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重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

苟朝莉 副校长 协助党委书记分管离退休工作;分管人事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江北校区管理委员会;分管中外合作办学工作。

重庆工商大学有哪些专业

呵呵,下课了给你发啊

重庆工商大学是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成立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的多科性大学。原渝州大学创建于1978年10月。原重庆商学院创建于1985年5月,隶属于原商业部。重庆工商大学现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 *** 管理为主,被国家确定为西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高校。

学校现有南岸主校区和江北董家溪校区,占地总面积2133.4亩。主校区设在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座落在长江之滨,南山之麓,紧邻重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优美,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和“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研究生25000余人。学校有16个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1个应用技术学院、3个校企合作办学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和2个独立学院。有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环境工程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53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类专业8个、管理类专业 15个、文学类专业10个、工学类专业 12 个、法学类专业 2 个、理学类专业5个、体育教育类专业 1 个。多年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本专科毕业生近6万名,有的已成为技术、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骨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拥有一支学科专业配套、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966人,其中专任教师141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617人(其中正高职称17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9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24 人。学校已获得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组正高级职称省级学科评议权和机械工程、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化学学科组副高级职称省级学科评议权。

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成功被评为国家级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院”和“企业管理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建设的实验室。现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等3个市级重点学科,其中,区域经济学是重庆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统计学、思想政治教育被评为市级立项重点建设学科,并有传播学、会计学、环境工程等9个校级重点学科。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坚持科学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并积极将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两校合并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近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0余项,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决策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研究5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近60项。学校研制的高效真空滤油机和透平油专用滤油机系列产品、螺纹钢盘冷轧模具、心血管参数测试装置、银耳发酵饮料及其制备 *** 等成果共获国家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学校研制的TY-II透平油专用滤油机系列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尤里卡"国际发明奖,获国家专利6项。学校现设有区域经济研究院、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研究院、重庆市发展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油液净化技术研究所等 35个研究机构。这些多学科联合的科研机构极大地促进了新兴边缘学科和整个科研工作的发展,为 *** 、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决策咨询和相关服务。

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本吗?

省内一本大学2017重庆工商大学职称,省外二本。

重庆工商大学在重庆既有之一批次招生也有第二批次招生2017重庆工商大学职称,所以通常认为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本大学。(自2020年开始,重庆高考本科之一批和第二批合并为本科批)如果考生不是重庆考生,重庆工商大学在考生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考生也可以说重庆工商大学是二本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的发展:

2014年9月,学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17年7月,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11月,学校获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2021年4月,获重庆市十佳书香校园称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重庆工商大学